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第三一八章 休克疗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一八章 休克疗法(2 / 3)

,毕竟杨丰的淫威摆在那里,不过现在终究是他外孙女做皇帝。

他还是要负起责任的。

“衣冠南渡,那就让他们去好了,他们要是忍受不了以后的大明,可以一直南渡下去,不怕他们一直南渡到龙牙门。至于地方上,第一咱们有地方的卫所,只要卫所还盯在地方,地方就乱不了,第二,秀才作乱,那岂不是笑话,若他们真有本事作乱,就不至于落到衣冠南渡了。第三,地方百姓不会在乎朝廷怎样,他们要的很简单,就是丰衣足食而已,故此太后应该以女皇登基为由免了今年全国秋税,这一道旨意就足以让万民归心。”

杨丰笑着说道。

当然,其实主要是现在他无法真正恢复对各地的有效统治。

朝廷官员在跑路,地方官员同样也在跑路,虽然他的目的就是逼迫这些人主动离开,然后重建新的体系,但在这个过程中,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也将弱化到最低。而以这个时代的现实,整个重建过程不会少于半年,毕竟就算他任命新的地方官,从京城赶到很多地方也得走半年。

这期间地方胥吏会做大。

如果继续维持税收体系,那么必然会造成胥吏趁机盘剥百姓。

毕竟也没人管他们。

难道指望他们都有清廉如水的节操。

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有可能激起意外事件的,尤其是各地士绅,他们也很有可能会故意激化矛盾,然后制造地方的混乱。

所以干脆不收了。

反正山西是他包税,宣大等地军需是他供应,他也已经承诺了大宁等地军需承包,大不了再把辽东,延绥,宁夏和甘肃也承包,这样整个北方基本上就是他包了。如何供应这些地方的军需不需要朝廷负责,实际上这些地方的卫所已经在裁撤,而辽东会宁的军粮运输是海运很方便。瀚海和燕然总共那点人在那里,他那些蒙古家奴就足够以驼队把物资运过去,更何况商人们已经开始涌入草原,他们都是运输军需才能换取贸易权的。大同延绥自从木轨修到大同后运输问题已经可以说解决,而且这条木轨还在向朔方延伸,估计明年开春就能修到朔方。

这样就接入黄河。

向下游延绥,上游宁夏的水运都畅通。

也就是甘肃的确太远,但好在可以用石油解决,他现在已经开始推广煤油了,虽然解决不了臭味,那个需要硫酸等暂时无法大量生产的,但作为军用采购却可以,而且沥青等同样也是造船业必须,所以和盐引一样,让商人们运粮到甘肃,然后换取油引,就可以确保甘肃的物资运输。

只要价格够高,总会有商人为了利润去做。

甘肃又不是不能开荒。

更何况还有西域商队,直接命令商人向西域贸易,必须携带十分之一的粮食就可以。

沿途查验。

不带的禁止出关。

这样甘肃的军需也解决。

其实关键就在于,北方卫所都在裁撤,像大宁都司最多留下一半,军需压力本身大幅降低。

甚至不采取别的措施都够。

因为盐业的开中制,让商人们依旧只能向边镇运粮,或者开商屯,过去还得朝廷运输,只是因为边镇军队数量太多,超出盐引解决的量,但现在卫所裁撤后必然出现人口减少。

需求也会下降。

而那些军户就算还留在边镇为民也是自耕农。

他们能自给自足。

唯一的问题

“那各级将领,官员的俸禄该如何解决”

太后说道。

明朝税收是地方收,然后部分解京部分留用,也就是给官员发工资,这个和清朝全收到京城,再向下发工资是不一样的,停收今年秋税,就等于地方上没钱发工资了。

“由朝廷直接发钱,而且以后也不会再由地方留用,税收必须入京,然后由朝廷下发,也不用朝廷管,直接要他们去最近的银行支款。以后也不会给他们发米,都折钞,所有官员俸禄是一样的按品级,但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加不同的补贴。粮价便宜的少补贴,粮价贵的多补贴,补贴数量由上一年平均粮价来发,上一年平均粮价,由银行派人进行统计。”

杨丰说道。

当然,这样就意味着银行要继续下沉到至少县一级。

真正实现全国覆盖。

这才是关键,这意味着深入到县一级的控制力,银行可不仅仅是银行,这是情报机构,而且也是武装,银行都是有武装押运队的,不然在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如何确保大量货币运输的安全不但有武装押运,而且还是装备燧发枪的武装押运。

而且还是高效的信息网络,甚至部分银行间,已经开始试用信号塔了。

也就是十八世纪那种。

这东西的下沉,代表着对大明基层的全面掌控。

当然,因为今年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