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屁大点事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屁大点事儿(2 / 3)

,让大家看到叶蓝秋是有悔意的,这个时候,说不定大家就开始会稍微松一松,再往下深挖,叶蓝秋中学期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全校都以她为荣,为什么这样一个人会在公车上做这种事呢?有什么隐情?顺着这个,继续深挖,后面的路子就能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接收一条讯息时,是一时半会不会对这个讯息有所谓对错的判断,而一旦加入了舆论导向性,我们就很容易地做出判断,无论是顺着舆论做出判断A,还是反其道而行做出判断B,这样的一个结果可能就已经是经过媒体加工改造的了。所以为什么一再强调,报道事实,而不是真相,更不是判断对错。

但是《搜索》却很直白地揭露了当下的媒介是如何做的,他们已经早就不满足于只报道事实,而是更喜欢去用无形的手,去盖棺定论,去给一件事做定义。

再说说媒介素养。简单来说,在现在这个媒体发达的社会,不再有单纯的受众和传者,每个人既是受众,亦是传者,就好比微博,每个人在转发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受众向传者身份转化的过程,同时完成了一次次级传播。这样一来,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片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极其深刻,那就是叶蓝秋去家政公司找保姆,结果可谓遭到了口诛笔伐,临走还被围观群众拍照并发布至网上,杨守诚与叶蓝秋的关系也瞬间被描黑,导致陈若兮开展打击报复。

很多人看了,或许会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但是事实上,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很多时候,大众所接受的信息是非常片面的,如果只是报道事实,做的也是客观的评价,那么或许接受这些信息的人还会去思考,可是当媒体以权威的名义来给一个事件新闻定性之后,那么他们就根本不用去思考了。

大家都好似被蒙蔽了双眼,分不清是与非,当一个人的缺点在镜头下被无限放大,就没有人再去发掘这个人的优点,但事实上这个人不是没有优点的,只是大家选择了忽略。

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高材生杀人事件,一开始所有舆论都把那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塑造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是一个内心黑暗到极致的一个凶手,所有人都在说他的不是,说他有多坏有多恶,但事实上,对方犯下如此罪行的背后隐含着许多心酸,而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和善孝顺的人。

到了后期媒体纠正了报道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开始发表对他的惋惜之情,说他是个好孩子,被杀那几个才是坏孩子。媒介素养偏低的结果就是,大家只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而在媒体对舆论导向把握不准的前提下,牵着走的路是正道还是小径就让人很担心了。

最后,不得不说沈流舒是个懂公关的内行,他为了做好危机公关,可以不顾妻子的感受,不顾多年婚姻,不顾叶蓝秋这名老员工的生死,随意设置的结婚纪念日,爆料假新闻,幕前掉眼泪,陷害陈若兮,等等这些招数都让他跟陈若兮之间的斗争看点十足。”

一部电影火了,里面的角色人物自然也会被很多人拿出来品评。

叶蓝秋,杨守诚,就不多说了。

争议最大的不是陈若兮,也不是唐小华,更不是莫小渝,反而是杨佳琪这个角色。

有人觉得,《搜索》里面的叶蓝秋事件如果交给杨佳琪报道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杨佳琪更注重真相。

但是同样的也有人觉得,杨佳琪才是整部电影里面最令人厌恶的角色。

反倒是陈若兮,这个角色,虽然也有一点小争议,但是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是整部电影里面最直白的一个“恶人”角色。

网络上的评论:“如果说非要在影片中找个坏人,那这个坏人非陈若兮莫属了。她报道社会新闻本身并没有错,将别人的片子属自己的名也不致于说她道德败坏,至多跟那个二秘一样让人觉得可鄙。可当她得知男友跟人私奔了时,毅然利用媒体公器,公报私仇,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捏造叶蓝秋是小三的事实,并曝光于网络,从始至终她都是整个事件的造谣者和传谣人,也可以说是叶蓝秋致死的最大外部诱因。这也导致了沈流舒最后的痛下杀手。”

而对于杨佳琪的争论,正方地说法和杜向海有些相似,都认为,杨佳琪只是做了一个记者该做的事情,她有着很敏锐的媒体人的嗅觉,所以她拍下了叶蓝秋不让座的事件。

但是杨佳琪并没有在这件事当中作恶,而是她还去拍摄了叶蓝秋的道歉视频,所以这部分人认为,杨佳琪或许不是一个什么好人,但是至少不是作恶者。

可是另外一方却觉得陈若兮的坏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杨佳琪却是虚伪着的。

他们也提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证据。

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在所有人都在口诛笔伐叶蓝秋的时候,杨佳琪是为数不多知道一些真相,并且手里握着叶蓝秋道歉视频的人,可是她做了什么?她什么都没做,这是更大的恶。她为什么什么都没做?

她是一名记者,哪怕是实习记者,她没那么做,第一是因为怕得罪陈若兮,第二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