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幻想与现实命运的交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幻想与现实命运的交织(2 / 3)

撇开了亲情的画面,来谈影片的另一主旋律,爱情。这是我看过的最忧伤的爱情,明明是对的那个人,时机却总是不对拍。

遇见的时候,她娇俏可爱,他却鹤发苍颜;

她主动靠近的时候,他没有做好准备;他跑着来挽回的时候,她身边却有了他人;

尘世纷扰,他们的世界渐行渐远,上苍给予机会与怜悯,尊严又成了新的壁垒;

终于对了时机,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力珍惜,而下一段旅程,还是分离。

爱是需要时机的,至少在这部影片的形式上如此。它需要最佳时间、最佳事件以及恰好的那个人。那样一个人,是你无论身在何方做怎样的事情,都会念念不忘;是你在每晚睡前安静的时光里,会轻声遥道晚安;是即便天涯遥远,在你最需要的时刻依旧会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是尊重你的内心,并在现时的每一天都为你一生的幸福构筑最完美保障。

我们看过很多童话,童话里的结局总是离别与苦难过后,最终是幸福和团圆,总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两条不断靠近并最终并行的轨迹。但是童话却并没有告诉我们,他们的幸福的生活,是一只存在的吗?不是的,童话往往只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开始的时候,就戛然而止,留下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字眼。

而本杰明的忧伤在于,他与黛西的爱情,是交叉而过的两条线,相爱的时光与漫长的一生相比较,是如此短暂忧伤。我看到他们把自己宅居在那所木头房子里,他们笑着闹着,快乐有多明显,忧伤就有多深刻。他们是多么用力地在相爱啊,时光那么短,是预知的命运。

人们理所当然,轻而易举地就能够做到的,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在本杰明这里,却成了奢望。

因为倒行的生命轨迹原来并不是幸福,尤其是与众生背道而驰。其实不幸福的,只是与心爱的人们背道而驰。越活越年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若是从极端的这头跋涉到极端的那头,那是多么讽刺的悲剧啊。尤其是在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在彼此还深爱着的时刻分离。

或许如果没有真正的品尝爱情的甜蜜,那么老也就老,年轻也就年轻,可是偏偏命运给了他品尝甜蜜的机会,却又让快乐变得更加短暂。

本杰明的离开是一种爱的延伸。他深知卡罗琳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庭,也深知黛西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卡罗琳最后如观众所期待地说,她真希望他是她的父亲,而这却是她在经历了岁月磨洗后的心境下,才懂得这大爱的含义。在此之前,她与本杰明也只能是构成对峙,不是不能化解,是时间还不对。

我们看到本杰明在世界各地奔走,生存,而这一行为的背后,诚如那本日记所呈现的,爱从未离开,离开却是爱。

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最深沉的爱,他把余生,都用来成全爱人和女儿。

他走了,孤单地离开了,但是此时的他,内心却并不孤单,因为他知道,他的女儿在健康的成长着,也许,他曾经偷偷回来过,在某个街角,在学校的门口,在女儿的楼下。

然后是影片的另外一条主旋律,死亡!

而死亡,与离开不同。

影片给本杰明安排了一个别样的环境,养老院。在这里,死亡如同空气,因太常见而寻常,因寻常而沉默。你会在某一天,发现大厅里空出了一把椅子,或是清晨缭绕的音乐忽然消失了,或者在某一天醒来,发现隔壁的房间忽然空了,不久后又住进了新的人们。

司空见惯,悲伤就不再明目张胆,而是潜藏在那些深刻的皱纹下,被埋在浑浊的眼神里。最初的本杰明并不知晓死亡的寓意,人们来来往往,世界照常运转,没什么和昨日不同。是那个教本杰明弹琴的老人,告诉了本杰明,死亡对生命的意义。可本杰明甚至记不住她的名字。

这是众人都不可避免的去处,也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命运,它的存在将人人置于平等的位置,并告诉我们,走入我们生命之中的,可以由我们主观来决定的,人人并不平等。

他人在自己内心的地位,与情感的浓烈程度构成正比。越重要的就该越珍惜,只有如此,失去之后方能少些后悔。悲伤是被允许的,后悔却没有救赎的途径。

这一点,不仅仅是对爱。对梦想,同样如此。

可以说这部电影里面,对死亡的叙述是最轻描淡写的,它在这里太过寻常了。

于是,他的养父,他的养母,乃至于他的亲生父亲,以及他自己的死亡,也都并没有太过悲伤,因为,这同样的寻常。

没有人能逃得过,无论你愿意,不愿意,都只能放手。

对了,还有梦想,这应该是影片所蕴涵的另一道感染力。梦想往往无关其他,只是对自己的承诺与期望。但是它有期限,兑现的时间最底线,是有生之年。

那位夫人终是在60多岁的高龄里,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对于本杰明的激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