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6 章 打听(2 / 3)

时候,夏芍和夏万辉已经把炕上塌的碎土和碎石清理出来了。

正装在箩筐里往外运就碰上他,他身后的人还扒拉着看了看,“年头多了,炕面不行了。”

“这是何二立他爸何叔。”陈寄北给夏芍介绍。

夏芍一听赶忙放下东西回屋,“何叔吃了吗?我正准备给寄北弄饭,您也来一点?”

“吃了,我又不是你们小年轻,还能等到这个点儿?”

何叔摆摆手,进屋先看了看炕上的大洞,接着又拿出工具敲了敲炕里垒的砖,“这一片的房子就是好,你们听这砖,”又敲两下,“这么多年了一点不用换。”

北方的炕都是先用砖块垒一个烟道,然后在上面铺一层扁平的炕面石,最后才封泥。

砖不用换,至少不用出去买砖了。

夏芍给何叔倒了一杯水,“您看只铺炕面的话,得多长时间?都需要什么?”

“有个大半天够了。”何叔接过来喝了一口,“你家这炕不小,怎么也得四五袋黄泥。”

“我出去找地方弄。”

陈寄北转身就要走,被夏芍叫住,“不着急,吃了饭再去。”

夏芍还有些纳闷,“早上到现在都没吃,你不饿啊?”

突然被问饿不饿,陈寄北还愣了下。

男人下意识按了按胃部,什么都没说,却也留下了,等吃完疙瘩汤才拎着土筐出去。

何叔是老瓦匠了,以前在建筑队工作,江城好多工厂他都参与建设过,盘个炕不在话下。

等陈寄北找到合用的黄泥回来,他已经和夏万辉把炕面敲完了,放下烟袋就开始和泥。

做炕面要用粘性极佳的黄泥或者白泥,又不能只用泥,不然一加热就会开裂。何叔来的时候就去蔬菜商店要了些装土豆用的稻草袋子,把稻草切了,和着黄泥一起拌。

和到后面根本和不动,还得拖了鞋,光脚上去踩。

下午太阳还没落山,何叔就把炕盘完了,去水桶边洗了把手,坐在板凳上开始卷烟。

“抽这个。”

“㈤()㈤”

倒是夏万辉有些跃跃欲试,被夏芍一掌拍在后脑上,“你才几岁,搬桌子吃饭。”

夏万辉只能捂着脑袋,不情不愿去搬炕桌。

盘炕累了大半天,谁都是一身汗一脸灰,得吃点好的。

中午对付了一口,下午夏芍特地去买的菜,张罗出一大桌子下酒。

农家土鸡蛋炒了一盘,土豆切丝脆脆点上些白醋。析出的土豆淀粉也没浪费,和昨天剩下的一起打上个鸡蛋,裹在刺老芽上下锅油煎,煎得外酥里嫩满齿生香。

刺老芽是一种带刺灌木的嫩芽,只在春天有,算是山野菜中很好吃的了。夏芍穿越前那会儿因为大量出口,已经卖到了四五十一斤,品相差一点的也要三十多。

当时还有人开玩笑,说山上掰刺老芽的人比刺老芽都多。

现在当然没那么贵,只是也没那么多油炸,夏芍把另外一部分焯水蘸酱吃了。

最后上桌的是一盘花生米,颜色已经炒至深红,上面洒了一层盐霜,还在噼啪爆响。

何叔一见拿筷子点点,“这个配酒好,可惜江城这边不产花生,没有卖的。”

“是我从关里老家背过来的,这两年年景不好,有点瘪。”

夏芍没说这原本是准备给李家人的,但李家不做人,她就留下自己吃了。

花生米火候正好,何叔一口气吃了大半盘,端着小酒喝得美滋滋。夏万辉倒是一个劲儿在吃刺老芽,总觉得清嫩中带着微苦,微苦里又有回甘,比香椿芽还要好吃。

何叔走的时候夏芍给他装了一些花生,又从抽屉里拿出两块钱,“叔您别嫌少。”

“这点小忙要什么钱?有这个就行。”

何叔只接了花生,拎上工具哼着小曲儿往外走,“我回去了,炕你们烧两天,烘干了再睡。”

这年头盘炕、盖房子,都是请顿酒,还真少有给钱的。

夏芍没有坚持,何叔走到门洞,又回头看看她,对陈寄北说:“你这媳妇儿娶得不错,结婚了就好好过日子,别整天跟二立那臭小子瞎混,我看他没个好嘚瑟。”

陈寄北没多说,送完人回来,夏芍正系着围裙在灶台边刷碗。

见他进来,她轻声和他商量,“我想买点旱烟给何叔,过两天把小炕也盘了。”

“⅚()⅚”

可惜只睡到半夜,陈寄北就发现他还是一个人更好。

可能是炕不够热,也可能是白天忙活一天累到了,晚上刚入睡,夏芍就开始乱扑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