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玄幻魔法>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364. 第 364 章 夜市里的大学生摊主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64. 第 364 章 夜市里的大学生摊主们……(1 / 3)

卫总的第一个嫉妒对象卖麻辣烫的张金鹏。

人均消费一十的麻辣烫, 确实能赚到钱,这个卫昇是知道的,毕竟本地除了肉类之外, 各种时令蔬菜本来就很便宜。

更何况张金鹏还跟那个卖铁板牛肉的小老弟学了一招, 也到本地的菜农地里去“捡漏”

虽然现在捡漏也涨价了,以前十块钱能捡几大袋子的蔬菜,现在人家要论斤卖了,但毕竟卖相一般,送给菜贩子人家都不要, 不卖给他们, 也只能让村民白捡回去喂猪,所以价格依然比菜市场便宜好多好多。

这么说吧,那种品牌连锁麻辣烫店里, 和肉类一样卖十几一十元一斤的菠菜、小青菜、香菜之类的, 他们去菜农家里捡漏,都是两毛、毛钱一斤。

所以, 别看张金鹏的麻辣烫摊子上,蔬菜只卖五块钱一斤, 一般胃口小点的, 拿个半斤蔬菜就够吃了,但依然很赚钱。

再加上晚杜夜市的人流量实在太大了,一晚上忙下来, 营业额少的时候过万,多的时候能卖到两万多块钱

毕竟男同学们胃口大,不可能真的只点一十块钱的,有时候遇到一些比较会吃的女同学,也会点一些诸如鱼籽福袋、手工虾滑、手打牛肉丸之类的贵价食材, 那一碗麻辣烫的客单价就上去了。

现在,张金鹏已经不去想“能不能找到工作”的事情了,什么工作能让他月入十几万呀还不如摆摊卖麻辣烫呢。

张爸张妈也不提什么“回老家种地”的事情了,老两口只是见识少,又不是不会数钱。每天上万的流水,就算利润只有两千,一个月下来,也有将近十万块钱的纯利润了。

之前他们村那谁家的孩子,运气好,考进了一个什么大厂,年薪十万,他爸妈恨不得把牛皮吹到天上去

哼什么大厂算下来月薪也不过两万,能跟他们儿子比吗

就算是为了帮衬儿子把摊子撑起来,夫妻俩也不可能回家务农了种地一年能挣几个钱他们要是回去了,难道要让儿子花钱雇人干活

再说了,张爸张妈现在自己也顺带着做点小生意呢。

一开始是张爸嫌弃自家摊位上给客人免费取用的油辣子和蒜蓉辣酱,又贵,味道又不好吃,于是就顺手做了点替换了上去。

反正也不费多少工夫,还比买的便宜呢。

结果没想到,好多游客吃了他们家的油泼辣子和蒜蓉辣酱之后,都跑来问他们这个辣酱在哪买的,太好吃了,他们也想买点带回去。

张爸回来和儿子一商量,得干脆多做点,装在玻璃瓶里,顺带着在自家摊子旁边摆了一张桌子,张妈收银的时候顺带着卖一卖。

谁能想到,这个“打卡点”也被网友火速发到了网上,成了“逛晚杜夜市必买土特产”之一。

十五块钱两瓶蒜蓉辣酱,是真的不贵,价格跟超市差不多,但味道却甩了超市卖的那种一大截,好多网友亲测后表示张叔叔家的油泼辣子和蒜蓉辣酱,除了放在麻辣烫里好吃之外,平时在家里吃火锅做蘸料、下面条、做凉拌菜,甚至啥菜都没有,直接拿大馒头蘸着吃都好吃。

张爸怎么也没想到,就这两样他们家平时吃的辣椒酱,居然卖的特别火,老两口都是纯手工熬制,每天最多能做个一两百瓶出来,根本不够卖。

于是,“去晚杜夜市一定要先去老张家麻辣烫抢辣酱”,也被热心网友写到了旅游攻略里,夫妻俩一算账,好家伙光是卖这两种辣椒酱,每个月都有一两万的利润,那还回去个毛线啊。

只可惜镇上已经租不到整栋的房子了,张金鹏索性退掉了在镇上租的两个单间,到距离晚杜夜市比较近的一个村子里,租了一个农家小院,间大瓦房足够他们一家口住的了,院子里还能放点摆摊的东西,价格也不贵,一年的租金才两千块钱。

和张金鹏一样,租了房子打算在晚杜乡一直干下去的,还有很多。

卖衣服的任芳芳,现在也单独租房子住到了村里,在这里,没人会催她早点相亲嫁人,去伺候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陌生家庭。也没人会惦记着她的血汗钱,让她贴补这个、贴补那个。

本以为躲到乡下,收入可能会比在城里减少一大截。

结果没想到,意外碰上晚杜夜市全网爆红。

现在,任芳芳除了卖衣服之外,还会卖一些出门旅游的“刚需物件”,什么防晒冰袖、防晒帽、防晒口罩,一次性袜子、鞋垫、雨衣、驱蚊水、止痒膏之类的,别看东西不占地方,利润是真的高,比她以前在城里摆摊赚的还要多。

任芳芳私底下琢磨过,她觉得晚杜夜市之所以比很多网红旅游城市的夜市还赚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租金很低。任芳芳以前打听过,城里但凡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