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宋废侯> 第150章 舌辩大儒,一朝梦碎!(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0章 舌辩大儒,一朝梦碎!(下)(1 / 2)

“是,陛下!”承风恭敬地说道,“小子以为,无论是任何军国大事,首先得确定一点,一切以大宋的利益为重!”

“这是何意?”窦仪气得胡子一翘一翘地,“竖子,君子不可言利!”

“孔老夫子虽说过,君子不言利,那是因为他反对百姓和国家去盲目地追求利益。孔圣人游说周游列国诸侯,为的是什么?”

承风看着一种老夫子继续说道。

“为的是宣传他的思想,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孩子都可以读上书,上下持礼守节,这也是孔子追求的仁者目标吧!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利,更是关乎到一个国家兴亡的民族大利……小子窃以为,孔夫子的有教无类是最能说明他绝对最无私、最伟大的心胸,不以高低贵贱和血统去以个人主观臆断贬低任何人!”

利益,谁不谈利益了?

也就是你们这帮子老夫子脸面上过不去,为自己贪图好处披上一层遮羞布而已,根本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曲解先贤话中的含义,最后以讹传讹,歧义变成了真理,真理反而成了糟粕。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一个国家,不为自己的兴亡打算,反而要跟豺狼言说什么是善恶,教导其礼义廉耻不成?想想辽国强大之时,可曾有言依附我大宋?每每兴兵叩关,夺我燕云十六州,为何?这也是仁义、持礼?如若教诲有用,诸位博学鸿儒为何不手持国书,泣血上谏,把汉家失去的领土都要回来呢?”承风盯着一众皓首穷经的腐儒,语气逐渐严厉起来。

“辽国求的也是利!他们不讲什么虚无的礼仪,只为能从我大宋的百姓手中夺走粮草、女人,夺走一切他们需要的。最近辽国上层动荡,新主幼弱。势力稍微弱了一些,于是他们抹抹嘴边的血迹,吐掉夹在牙缝之中的骨渣,很是面目和善、持礼守节地跑到了我们跟前,无比可怜地道:‘我们跟大宋一向亲善,何来纷争,不过是些许误会尔……’到时候,按照列位大人所说,大宋又如何自处呢?”

“小子不知,到底是面子大还是天底下的百姓大?我只知道,慕容一族常年为大宋经略西北,抵挡一切外族侵略。父亲更是放弃一族之长的位置,倾心辅佐大宋,为汉家江山流进了最后一滴血。”

“他也曾经是一位热血青年,到死依然是。某身为人子,没有能力为大宋开疆扩土,也没有能力去订立新的制度,改变这个时代,但我有一张嘴,我能把我慕容一族的真心话说出来,不管能有多少人听到,也不管这时代能有多少人能理解。大宋不应只视汉家为子民,我们都是同饮黄河水长大的华夏子孙,同样都饱受外族欺压的屈辱。难道你们这些自称博学、贤达的人,听不到我百姓心中那种发自肺腑的悲吼?”

“放肆!太放肆了……”一众老儒生拍桌子打板凳地上蹿下跳,在殿堂里直转悠,脸色阴森得可怕。

“唉……后生可畏啊!”杨老将军叹了一声,默默地回到了军方队列之中。

他们这群沙场老将,从未有人敢如此掏心掏肺地说出这样的话。

“前朝太宗皇帝曾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盛唐有包容天下的胸襟,亦有教化天下的实力,结果呢?”赵匡胤叹口气道。

“陛下,前唐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太过骄纵异族,才被安禄山趁机作乱,前车之鉴又在,陛下不可不察呀!”窦仪疾言厉色地说道。

“住口!前唐之乱乃是帝王昏昧而不识民间疾苦,贵族腐化而欺压百姓无度之故,再加上地方拥兵过重、文恬武嬉才有了灭国之患!朕岂能就被那区区卑躬屈膝之言瞒过?早晚,朕要一一收回失去的土地,凡饮黄河水者,皆我大宋子民!难道汝等要朕为了自身之虚名,而妄顾我大宋百姓之危?!”

“我大宋有此明君,必定国运恒久,百姓甚至子孙后代有福啦!吾皇万岁!”承风第一个跳了出来,行起了五体投地大礼,在场众人无不景从。

刚才赵匡胤说的话实在太重了,这不也恰恰是在点醒自己这些贵族之人吗?

窦仪吓得也是一头冷汗。

自己等人把赵匡胤逼到了这等境地,不光没为自己捞到半点好处,反而找来了一顿提点。

官家话里话外是要自己这些世族们安分守己,不要得寸进尺啊!

就在厅中气氛紧张到极致的时候,一个飘飘欲仙的声音自外面传来。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慕容小友见谅,老道来迟矣!”

随着一段玄之又玄的念白,一个须发皆白、白衣飘飘的老道飘然而至。

【文末会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