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靖难攻略> 第201章 山穷水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1章 山穷水尽(2 / 4)

说服不了。

朱棣沉默了,姚广孝则是在他沉默片刻后开口道:“南边来了消息,陛下似乎准备再次让殿下领兵北巡,虽然没有具体明说,但从徐左都督的去向来看,应该是针对兀良哈诸部的。”

“殿下您今年,应该还会获得三都司兵权,并继续主持北巡备边事宜。”

姚广孝如此说着,同时也开口说道:“在北巡时,贫僧想前往派一名弟子前往吉林城。”

“这不好吧……”朱棣皱眉,他知道眼下的情况,不应该节外生枝。

“正因如此,贫僧才准备殿下与二殿下、宁王三位出兵后,才派人去吉林城。”

姚广孝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按照他所说的去做,那便是朱元璋也不会觉得这是朱棣和朱高煦在密谋什么,毕竟父子二人都在前线,没有必要特意派一个去吉林城搞事情。

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在北巡的营帐中说清楚。

姚广孝此举,更像是为朱棣去刺探吉林城。

但这样做,反而让朱棣更不舒服了。

他和朱高煦的关系很好,若是因为姚广孝此举而被挑拨,那就有些麻烦了。

只是他也知道,自家老二确实藏着许多秘密,自己作为父亲,必须弄清楚才行,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老二那边,你不用派人去,这次北巡你随俺去,俺当面问问老二。”

“如此,甚好……”姚广孝回了一礼,这让朱棣意识到自己了这个老和尚的当。

“伱这老和尚!”朱棣吹胡子瞪眼,可姚广孝却缓缓起身回了一礼,低声开口道:

“殿下,有的时候,您也得未雨绸缪才行。”

“我?”朱棣愣了愣,下意识就想要反问姚广孝,可姚广孝却不给他机会,起身便离开了承运殿。

瞧着他的背影,朱棣不明所以,不知道姚广孝的那句话是个什么意思。

他还在揣摩,只是他想了一个午都没有想出什么。

倒是在他揣摩的时候,千里之外的京城之中,朱元璋也忙碌结束了朱棡的丧事。

朱济熺被派往了太原承袭王爵,武英殿内只剩下了朱允炆与朱高炽这两个孙子辈的人。

坐在椅子,身穿素衣的朱允炆与朱高炽二人小心翼翼的看向自家爷爷。

在龙椅,朱元璋的身体比前几日消瘦了些,让人担心。

只是即便身体如此,他依旧在结束丧事后前来操办政务,好似要将悲痛化为力量。

在接下来的十数日中,朱元璋不厌其烦的每日前来武英殿,即便回了乾清宫,也常常处理奏疏至凌晨。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朱棡突然薨逝的消息也开始渐渐趋于平静。

时间迈入四月,朱元璋在四月初三日召见了从广西平叛结束归来的杨文。

杨文这人虽然才四十有九,但曾经与冯胜征讨西北,而后一直在南方执行军务,并不出名。

直到洪武十七年,他才在随傅友德征讨云南之后,擢升为建昌卫世袭指挥佥事。

洪武二十五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叛乱,杨文随蓝玉前往征讨,战后升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诰封骠骑将军,并世袭指挥使。

洪武二十七年,因为朱高煦举荐他平倭,因此他得到了更多登台的机会。

他在广西平叛期间,直接执掌的兵马就达到了六万之数,也因此他算是挤进了大明武将的权力中心。

兴许是看着杨文在广西搞改土归流弄得不错,因此他今日特地召来了杨文。

杨文长相平平,但朱元璋却能看出他十分沉稳,因此在杨文五拜三叩起身后,他对杨文开口:“朕子燕王在北平,而北平又为中国之门户。”

“如今召你来,是希望你能以总兵官的身份前往北平参赞燕王,同时从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中选拣精锐马步军士,随燕王前往开平北边。”

“你以为如何?”朱元璋询问杨文,或许是因为朱棡身死,因此他加快了原定七月北巡的脚步。

“陛下指派,臣定当尽心尽力!”杨文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只是低头作揖,应下了这个差事。

见他没有什么要求,朱元璋也很是满意,询问道:“你旧部人马,可随意调遣,只需给朕拟个名册便足够。”

“末将领命!”杨文没有拒绝朱元璋的好意,毕竟他从未在河北一带领兵打过仗,没有自己熟悉的人手,确实很难节制大军。

只是他才作揖,朱允炆便皱了皱眉,因为他如果记得不错,杨文手下似乎有几个与朱高煦亲近的人。

他仔细想了想,很快便想到了那两人,因此笑着开口道:

“杨都督北与四叔巡边,北方大势便可安定了。”

“不过,近来又有倭寇从南边寻来,在广东雷州一带作乱,若不加以遏制,恐怕又会复早年倭乱。”

“听闻杨都督麾下杨俅父子二人是水战悍将,不如将二人委派两广,率水师平倭如何?”

朱允炆一边说,目光却时不时偷窥着自家爷爷。

见自家爷爷无动静,他便更自信的看向杨文了。

倒是杨文听后沉吟片刻,随后才道:“杨俅父子确实是水战悍将,只是平倭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