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七星镇(1 / 2)

姜升来今天戴了一顶草帽,皮肤黝黑,身材很壮实,比一般的庄稼汉子要高大很多。

姜升来今年十八岁,但显成熟,看起来像二十几岁的人,还没有娶亲,但有人说媒。

他爹是村长,名字叫姜和喜。

姜升来的娘因生他难产而死,所以他自幼和村长相依为命。

他是村长夫妻俩的老来子,所以和自己的爹看起来像是爷孙俩。

但也不至于让姜兰把辈分搞错吧?!

“我比你高一个辈分,你要叫我升来叔才对。”姜升来直接纠正道。

听到他说的话之后,姜兰神情闪过一丝尴尬。

她一刚来的现代人,哪知道自己什么辈分呀!

“那个……升来叔,我没去过镇上,你能帮我指一下路吗?”

姜升来再次露出疑惑的神情,“你要去镇上,镇上有点远,你一小姑娘,还是找个伴陪着你去吧!”

姜兰要是能找到伴,就不会在这里找他问路了。

“没关系的,升来叔帮我指一下路,我一个人也可以的。”

见姜兰执意如此,姜升来也就不再劝了。

他指着旁边的小路说道:“沿着这条小路下河,过河上山,经过王家村,然后沿着大路下山,再翻过三个山头后,就能看见一条很宽的大河,这条大河就是我们说的松星河,你再沿着河边上的路往东直走,再走个六七里地,就能到七星镇了。”

姜升来平时不爱说话的,为了给姜兰指路,今天算是破例了。

倒是姜兰,都听傻眼了,她知道去七星镇有点远,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地路,听起来就更远了。

但七星镇,必须得去呀!

她谢过姜升来,毫不犹豫地就朝着梯田小路下去了。

这里只能靠走路,不是下河就是上坡,牛车什么的就不要想了。

背篓里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她上过一个坡后,就觉得很累。

经过王家村的时候,姜兰突然想到,这里好像是王氏的娘家,她的外公家就在这里。

王氏死了,她的娘家人居然没有人去看,这是不是也太奇怪了些?

就算她没有报信,两个村挨的这么近,姜家村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王家村就会立马知道。

姜兰看这本《农女种田,捡个王爷当相公》的时候,知道王氏被爹娘嫌弃,对于女婿,他们就看不上了。

原主不光有外公外婆,还有三个舅舅和两个姨妈。

而王氏家中排行老三,从原书里得知,她是家中最不讨喜的那一个。

也或许是这个原因,王氏死了,他们才不会上门吊唁。

对于现在的姜兰说,这些人都是陌生人,他们不去她家吊唁正好,省得麻烦。

经过王家村之后,她沿着大路下了山,按照姜升来说的路线走。

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路上显得很安静。

见四下无人,姜兰把背篓移进空间,瞬间觉得轻松多了,然后才打着空手继续往前走。

翻越三座大山,光是走路,她就很累了。

想着还有很长的路段要走,真是越想越心急。

太阳已经老高了,她竟还站在山里抹汗水,感叹长路漫漫!

姜兰到了松星河边时,自己编制的草鞋也报废了。

没办法,她用了一根藤,随意地绑了一下,接着走。

上回红肿的脚还未彻底消肿,今天接着继续造。

说不定肿着肿着,就习惯了呢。

松星河的两边,时不时会出现一个村庄,越到后面,村庄出现的频率就越密集。

快走到镇门口,四处打量一眼,才把背篓从空间挪了出来。

随即背着背篓,晃晃悠悠地进了七星镇。

整个路程,姜兰走了将近三个小时!

万恶的古代,想赶个集都如此艰难。

难怪现代都在提倡,要想富先修路。

姜兰现在算是明白修路的好处了。

七星镇位于松星河边上。

一排排古朴的木楼林立大街,街上商铺林立,这里居然什么店铺都有。

饭馆、医馆、药铺、金银铺、成衣铺、米铺、典当行、钱庄、茶肆、酒楼、杂货铺、货栈、古玩店、香烛铺、鞋铺……

没想到小小的七星镇,竟然这么繁华!

不枉她走了这么久的山路。

虽然人不多,但姜兰已经忙得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街上的人大部分都是男子,他们穿戴短褂长裤,也有部分穿长衫的。

还有少部分女子,他们的衣饰相对来说保守一些,全部是长衫长裤或长裙,颜色有蓝色或各种花色,大部分头饰都是盘在头上,有各种发带或银饰点缀其间。

唯独姜兰的头发,别具一格,绑了一个高马尾,关键是发量还少,黄不拉几的。

身穿补丁衣服,脚上的那一坨草,也格外显眼。

难怪她一经过别人时,别人总是会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

不过,姜兰都没有在意。

旁边就是河,河里还有几条木舟在行走,有舟上撑篙的汉子正在向岸上的人喊着什么……

还有两座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