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35章 交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5章 交易(1 / 3)

第335章 交易

很早的时候,金尚就明白,自己拥有的“金扫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它会根据现实情况和持有人的状态产生改变。

到目前为止,“金手指”已经帮了大忙,对金家父子的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加持效果,保护金尚在生意起步阶段顺利度过许多难关。

即便如此,要如何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金尚依然没有太多的办法,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商量,帮忙出出主意。

被动起效,到底还是不够完美,要是能时时刻刻起到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就再好不过了。

『大概是父母重归于好,还多了个弟弟,两名佣人和两条狗的缘故吧!』

不得要领的金尚,暂时也只能将这件事放下。

这段时间,老金和梅杏红为了照顾小金风,着实累着了,哪怕有阙胜和桂凤帮忙,也感到有些吃不消。

即便有个接近二十岁的孩子,以父母的标准来看,他们两人还真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手,最初的热情消退了不少,人也乏了。所以,睡得着是肯定的,得多休息,养精蓄锐,随时要为小金风的哭闹做准备。

几天的出差,李萱也十分疲惫,预备早点睡觉,金尚则久违地待在客厅,与两只昏昏欲睡的牧羊犬看电视。

荧幕上,新鲜热播的《大宋奇案》已经播出了好几天,古装探案悬疑剧的噱头,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收视率一路长虹,纵然比现象级年度大剧要差点,热度也很让人满意了。

“难得去一趟,也就这点东西拿得出手了。”

“在这个季节,能将这些凑齐,也不容易,你有心了。”

从鄂北几个县市带过来的好东西,基本都是吃的,老黄什么都不缺,贵重不贵重什么的,不在考虑之列,关键是心意,

为了让这个颇有些争议的剧集上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金尚可是许了不少承诺,当然了,朱静筱的美言也不可或缺。

“南边暖和,冬天过去走走也好。”

到了这一步,金尚提起的心差不多放下了。

除此之外,其他业务多多少少也有些收获,让金尚对这一年的成果,尚算满意。

“说是家乡土特产,自先祖定居北方,已经六百多年了,早忘了乡音。我上次回去探亲祭祖,已经是……十年前,还是十一年前了吧。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太好了。”

这还是金尚并未完全追求利润的情况下得到的成绩,真要以压缩成本,提高单价,腾出更多广告版面,卖出更多为主导,利润还能大幅上升。

文创产业就是这样,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真要是火了,赚钱就跟捡钱一样。

而且,这个领域头部集中度特别高,《知音杂谈》的订阅量火爆,背后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不知名的竞品杂志消失。

择日不如撞日,过几天,说不得金尚就将这件事给忘了。

脸色稍微有些发白,应该是有一段时间没见阳光的病态,看来他生病是真的,不像是装病高乐,懒得和家里那些蠢货见面。

理所当然,《知音杂谈》现在是公司旗下利润率最高的业务,仅仅比金尚几乎“无成本”发唱片要稍微低一点。虽说它的潜力并不是特别高,不能像电子商务那样,提供海量的现金流,在这个阶段,依然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之一。

“梁子湖的螃蟹,孝感的米酒和麻糖,莲花湖里的莲藕,黄陂荸荠,还有翰林鸡……”

这个世界的《知音杂谈》,走得更顺,从去年底到今年十一月,单就这一份周刊,到底赚了多少钱?

毛利润总计约七千七百万,在一九九六年的当下,简直骇人听闻。

而女性杂志《知音》的崛起,确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甚至它还一度有望成为国内“杂志第一股”。

前世的大众读物订阅量的天花板,是九十年代末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被誉为“国内第一刊”大概算是《半月谈》了,各有各的特色。

即将迎来尾声的一九九六年,无疑是金尚事业大爆发的开端,尤其是文创领域,不仅产出了一大批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影视剧,流行音乐也不再是歌红人不红的小透明,小说漫画杂志订阅量止跌回升,已经成为国内现象级都市丽人刊物的《知音杂谈》,颇有成为国内第一周刊的架势,订阅量让一众老牌刊物瞠目结舌。

“架空历史宇宙”这个头开得不错,一系列后续宣传了衔接作品,都可以跟进了。

——

第二天下午,金尚就来到曾经来过的宅邸,提着一些特产来探病。

电视里的剧情,差不多要到最经典的“狸猫换太子”的桥段了,势必会让收视率再次拔高一大截,老百姓喜闻乐见,才是反驳一切非议的致胜法宝。

“算了算了。”

黄正廓百无聊赖地摆摆手道,

“以前还能见着几个相熟的族亲,现在嘛,一个都不认识了,都是生面孔,回去也没什么意思。”

活得太久,就有这点不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老友寿终正寝,自己越来越孤独,着实不好受。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几乎是长寿老人难以避免的感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