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都市言情>寒门首辅贵女妻> 第399章 劝说平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9章 劝说平阳(1 / 1)

“郡主,阿月现在在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 容晚玉半蹲下身子,伸手摸了摸郡主的肩膀,看向她的眼神充满的笃定。 “等阿月打败大坏蛋,我一定带她来见你。” 明月郡主虽然年岁和容思行也差不了多少,但是因为身子羸弱,几乎足不出户,心智上比同龄人还要幼稚几分。 认识容晚玉后,明月知道虽然她会让自己喝苦苦的药,但是确实让自己的身体变好了。 答应过自己的事,容晚玉也从未有过失言。 明月郡主闻言,慢慢放开了抓住容晚玉裙摆的手,改为伸出一根小手指。 “拉钩,骗人你就是小狗!” 容晚玉没有半点搪塞之意,当真和她拉了钩。 待明月郡主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后,平阳才颇为疲惫地扶住了自己的额头。 “辛苦你哄她了,这段时间她没少缠着本宫要阿月。” 阿月自戕在天牢的事,平阳也知晓。 得闻消息后,她在阿月曾经的相仿枯坐了一夜,还是不敢相信,一向坚毅的阿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不过想想不知死期何日,还要被带上战场,当着同乡之面死去,平阳似乎又能理解她的选择了。 那枯坐的一夜,她只是愧疚,还有愤怒,没能护住那个捧着一颗真心跟随自己背井离乡的孩子。 容晚玉对着平阳笑了笑,“臣女并非哄骗郡主,郡主虽然年幼,但也不会原谅这等欺骗的。” 说完,容晚玉伸手将站在自己身后的婢女推了一把。 平阳愣愣地看着那个面生的姑娘上前几步,跪在自己面前,然后揭开了脸上一层薄薄的肉色面具。 面具之下,赫然是一张熟悉不过的面容。 “阿月,你——”平阳看清是谁后,直接站了起来,大步走到阿月面前,蹲下身,伸手捏住她的胳膊。 “我不会是在做梦吧......” 阿月微微摇头,也红了眼眶,言语颤颤道,“不是梦,我还活着,让您和郡主担心了。” 容晚玉设局将阿月救出天牢后,也曾问过她要不要向平阳公主报一声平安。 毕竟平阳真心实意地将阿月当作了妹妹,知晓她死在天牢后,也定然会神伤不已。 但阿月却拒绝了,在她看来,自己如今就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大麻烦。 长公主在京都,看似深受皇恩,实则也是如履薄冰。 阿月不想再让她为自己平添烦扰,不如就让平阳公主当自己死了,对她和郡主而言,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对此,容晚玉自然是尊重阿月的选择。 但眼下形势已变,平阳公主此前之所以要蛰伏,是因为她不能再引起皇兄的忌惮,为了女儿只能当一个无所事事的富贵闲人。 而现在,平阳公主戎马半生的梦,有了重新实现的机会。 让阿月出面,也是容晚玉激发平阳公主,重拾勇气的一股力量。 阿月原本还有所顾虑,但见到明月郡主如此想念自己,见到平阳公主为自己黯然神伤后,便不再后悔这一决定。 平阳还是有些不敢置信,紧紧握住阿月的胳膊不敢松开,看向了容晚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主莫急,阿月的事,臣女自会如实道来。”容晚玉作为三人中最淡定的一个,把控了谈话的走向。 “除了阿月,臣女此番前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和公主商议。” 待情绪平复后,容晚玉先将如何救出阿月简略地告诉了平阳公主。 听闻此事姜询也出了大力气,平阳倒是有些意外,“那孩子竟然也愿意犯这个险?” 虽然平阳公主不再插手朝堂事务,但对澧朝的局势并非全无了解。 她也知晓,近来四皇子的声势越来越旺,虽然和积威多年的太子还难以匹敌,但和二皇子也算是可分庭抗礼了。 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姜询在这种紧要关头,竟然会愿意冒险去救一个被皇兄视为重犯的人。 “公主,您是四殿下的姑母,应该也了解殿下的心性。从前他为自保不得不佯装纨绔,如今潜龙出渊,正是大刀阔斧的好时机。” 虽然容晚玉自己知道,当初姜询的第一反应也并不赞成救阿月。 但身为姜询的幕僚,她有义务要在平阳长公主面前给他刷刷好感,将姜询的品性夸了又夸。 平阳未必看不出容晚玉再替四侄子拉拢自己,但救出阿月这份恩情摆在面前,她平阳也不会不认。 “行了,本宫知道小四是个好的,你别给他添花了。”平阳难得看见容晚玉如此卖力吹捧的模样,不由得有些好笑。 “你说要和本宫商议要事,是何事?” 容晚玉见好就收,不再继续替姜询说好话,而是问了平阳一个问题。 “长公主您曾率领凤阳军,和永义侯联手击溃北域大军,护佑边疆百姓安宁。如今镇北军接连告败,边疆连失三城,您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容晚玉的话让长公主有一瞬间的僵硬,但很快又垂下眼眸,成了平日那副慵懒模样。 “这些事,已和本宫无关了,本宫相信,皇兄自有决断......” “陛下便有决断,也难选良将接手镇北军。”容晚玉打断了平阳的故作敷衍,直接将局势剖开来给平阳看。 “宇文将军,虽只有守成之能,但凭借镇北军之威,也不该连败至此。北域此番联盟,诡计手段层出不穷,只有最了解他们的公主您出手,才有挽回颓势的机会。” 说完这番切实的分析,容晚玉发现平阳公主虽然依旧低着头,但眉头却渐渐紧锁了起来,显然她对此并非毫无波澜。 容晚玉趁机又添了一把火,“此前不少北地百姓受寒潮逃难至京都,臣女操持义诊,还有不少年岁大的百姓记得公主曾经守护北地的辛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