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储君(1 / 2)

从金銮殿中,到外面宽阔的广场。 在京六品以上官员上千人,都穿着隆重的吉服,在初冬中无声肃立。 官员之中,那个穿着金甲的大汉将军,身上的甲片在暖阳下熠熠生辉,让人不敢直视。 当朱元璋的仪仗出现,殿内殿外齐齐跪倒,山呼万岁。 皇帝的御辇在殿门停下,朱元璋慢慢下来,搭着朱允熥的手臂缓缓向前。 身边是匍匐的臣子,脚下是刻着龙形的汉白玉台阶。一步一步,爷俩走得很慢,但是很稳。 进了大殿顿时一道温热的风,扑面而来,大殿金砖下烧了温暖的地热,外面是初冬,里面是春。 “臣等恭贺吾皇万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六部的中枢官员,大明的勋爵功臣,还有那些皇子皇孙们整齐的拜倒。 朱元璋依旧搭着朱允熥的手臂,缓缓向前,等到了通往宝座的台阶前,威严的开口,“起来吧!” “谢万岁!” 又是一片起身的袍服,金玉摩擦之声。 “皇爷爷,您慢点!”到了龙椅的御阶前,朱允熥俯身说道。 这条通往皇帝之位的台阶,只有皇帝本人能走,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上去。 “跟着咱!”朱元璋却没放开朱允熥的手,爷俩一起迈步上了那条通往皇帝之位的台阶。 殿中鸦雀无声,只有爷俩的脚步,还有臣子们的心跳。 如果说以前只是大家猜测,吴王会继承大宝。那么现在老皇帝的举动,则是挑明了,这个跟随他一起走上龙椅的年轻人,以后会是大明的主人。 文官的眼神中带着欣喜,大明储君空悬,而皇帝 年老,一旦有万一,不堪设想。 而现在,皇帝终于选定了国家继承人,选的还是颇有贤名的吴王,大明江山更加稳固。 那些和朱允熥亲近的武人勋贵们,则是眼神狂喜。他们最怕的是皇帝选择一个不喜欢武事的继承人,而这位吴王不但是太子的嫡子,还和他们渊源颇深。 在他们的心中,早还没有任何爵位的时候,朱允熥就是他们的自己人。 武将之中,蓝玉冯胜等人对视一眼。随后前者的目光,看向藩王的队列之中。 那些藩王们的表情更加精彩,个个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吴王居然被老爷子,直接拉着从只有皇帝能走的台阶上上去。这种方式,即便是以前的太子,都不曾有过。 年长的成年亲王在略微的惊诧之后,恢复平静。那些少年藩王们依旧痴痴的观望,几个年纪最小还什么都不懂的藩王,张大了嘴,仿佛能吞下去一个鸭蛋。 他们的表情都落在蓝玉的眼里,可蓝玉不感兴趣,他只是直直的看着某人。 燕王,朱棣。 蓝玉发现,燕王的嘴角带上一丝转瞬即逝的冷笑。 “站咱身边!”龙椅上,朱元璋落座后,小声说道。 朱允熥无声点头,此刻的他就是一个木偶,老爷子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龙椅其实只是看着好看,又长又宽,人坐在上面除了挺直脊背之外,连个搭手靠的地方都没有。 皇帝这个位子,本就是无依无靠。 “本来咱不想过这个寿辰,是吴王和咱说,平民百姓家的老爷子过寿,都要大操大办,让儿女表示孝心,让外人看看家里的富足。” 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咱今年六十四,已经算的上长寿之人,这辈子能经历的,咱都经历。受过别人没受的罪,吃过别人没吃的苦,从一个老百姓,到大明朝的皇上。咱,挺知足!” 众臣默然听着,龙椅上的皇帝似乎在说着家长里短。 朱允熥站在高处,殿中臣子们都用朝板挡着脸,让他看不清他们的表情。 似乎感受到他的目光,武人中常家兄弟悄悄抬头,和朱允熥的目光碰撞。前者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常家兄弟的眼中,泪光闪烁。 站在皇帝身边,被皇帝拉着一块上去的少年,是他们的亲外甥,是他们妹子留在这世上的 唯一血脉。 这一刻,他们的心中没有外甥即将成为储君的欢喜,有的只是为死去的人高兴,为活着的人更高兴。 “但是咱这一辈子,也有那么丝遗憾!” 朱元璋继续开口说道,“皇后先一步离咱而去,咱的儿子也英年早逝!”说着,看了一眼朱允熥。 后者低下头,狠狠的擦了下眼睛。 朱元璋的大手,在朱允熥的手臂上轻轻拍拍,继续说道,“上天总算是待咱不薄,没了儿子还有个好孙子。”说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今天是咱的寿辰,趁着大喜的日子,咱给来一个喜上加喜。” 砰,砰,砰。 此刻,朱允熥听到了自己越来越强烈的心跳。他不再低头,而是骄傲的把头扬起来,再次打量殿中的臣子们。 而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朱允熥毫不怯场满是自信的脸上,欣慰的笑了。 这时,朴不成双手捧着一个卷轴,从后殿之中大步出来,一脸郑重。 他走到中书舍人,华盖殿大学士刘三吾的面前。 后者双膝跪倒,双手举过头顶,接过卷轴。 而后,刘三吾起身,打开卷轴,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殿中的臣子再次跪下,俯首倾听。 “朕膺天命二十五年,为国事兢兢业业,不敢丝毫倦怠,唯恐不敬上天。二十五年之中,上苍庇佑,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臣子曰皇帝万岁,然天下岂有万岁之人。” “朕六十有四,须发皆白。身上百战之伤,常痛不能眠。朕一老人,而大明新生。为江山长治久安之计,为天下百姓福祉,国不可无储。” 砰,砰,砰! 朱允熥的心,跳得更加厉害,他的手心里全是自己的汗水。 “稳!”老爷子忽然拉住朱允熥的手,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