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女生耽美>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105章 狗儿咬人,狗娘骂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章 狗儿咬人,狗娘骂人(1 / 2)

出了坤宁宫,走向奉天殿。 朱允熥本是跟老爷子脚前脚后的功夫,但到了奉天殿却被告知老爷子不在,而是在偏殿,淑妃的住处。 于是,朱允熥又差人通报后,再进去。 要说淑妃也是运道好,本是地位低下的宫人,因为给老爷子生了一老来女,直接晋升为淑妃不说,还得依靠着老爷子居住。 不但地位提高了,而且一时风头无两。说起来,后宫中还真有不少人眼红! “皇爷爷,孙儿来了!” 朱允熥进殿之后,站在炭盆边,任热火驱赶身上的寒气。 老爷子在二道门里,似乎弯腰逗弄着摇篮里的小福儿。 “这么快说完话了?”老爷子在里面问道。 “孙儿和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随便问了几句家常!”朱允熥笑道。 老爷子在摇篮边直腰,笑道,“你那丈母娘呀,看着是个泼辣没啥见识的女子,其实心挺善。你那丈人,看着老实,其实是个糊涂蛋!” 赵家纳妾的事,老爷子也定是知道了! 朱允熥心知肚明,感觉身上的寒气驱得差不多了,往里走说道,“皇爷爷叫孙儿来何事?” “也没啥大事?”老爷子说着,把一个布老虎放进福儿的摇篮里,笑着晃悠两下。 一见着小福儿,朱允熥心里也稀罕得不行。若不是家里有皇位,他宁可第一胎是个闺女。 闺女多好,六斤丑的不行。福儿却眉清目秀的,尤其是一双大眼睛,乌黑清澈跟会说话的似的。 “这丫头真好!”朱允熥笑着,伸手就要摸小福儿的脸,“将来定是个美人坯子............” 啪,老爷子又是一巴掌,拍落朱允熥的手。 “啥丫头?”老爷子怒道,“这是你小姑!” 朱允熥,“......................” 半晌之后,才开口道,“往后,六斤要叫她姑奶奶!” “对呀!”老爷子笑道,“咱闺女虽然人小,但是辈分大!” 老爷子快成老顽童了! 朱允熥心中一笑,开口说道,“皇爷爷,您叫孙儿来,有事?” “俩事!”老爷子没看他,看着小福儿,“你现在也当爹了,嫡长子落地这是要昭告祖宗的大事。年后你回凤阳老家一趟,去祭祖。” 中都凤阳,朱家祖坟所在。这些年,老爷子没少给那边拨钱,修筑皇陵皇城,听说那边的皇陵比老子自己的孝陵,还要恢弘。 本来朱允熥对在凤阳修筑皇陵皇城的事,颇有些不大上心。 修筑皇陵皇城可不是小工程,从大明开国至今一共大规模修筑了三次,大笔的钱粮投入,皇陵还说得过去,但是皇城就只能干看着,根本用不上。 (凤阳皇城,后来成了朱棣圈禁朱允炆后人,朱允熥和他后代的地方。皇城非常大,洪武时期投入非常多,后来毁于战火) 不过,人总是要有点念想的。老爷子一辈子,就记挂这点事。贵为天子,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本来你去年就该去!”老爷子不悦的看了朱允熥一眼,“偏偏半路跑回来管闲事!” “过了年,孙儿就去!”朱允熥笑道,“去老祖宗的陵上拜祭一番!” “你是嫡孙,不但要拜,还要修葺!”老爷子又道,“好好看看,别哪弄的不周全,委屈了长辈!” 拜祭修葺都是非常繁琐,甚至可以说是体力活。 祖坟陵寝是按照帝王规模修建,陵寝的宝顶是特殊的填土,使其不能长野草杂树。拜祭的时候,除了焚香祷告跪拜之外,还要沿着陵寝的城墙登上宝顶,用竹筐挑土于宝顶,寓意添土。 “孙儿知道了,您老放心吧!”朱允熥接过话头。 上一次祭祖中途而废,是为了回来救蓝玉。朱允熥知道老爷子一直对这事气不顺,便引开话头。 “还有一件是何事?” “你的喜事呀?”老爷子笑道,“张善进京述职陛见,已经到了!” 原来是这事,老爷子早就说过,张善之女为皇太孙侧妃,并且已经下了旨意。 “这..........”朱允熥犹豫下,“宁儿刚生产,孙儿这边就纳侧妃..........” “两不耽误的事!”老爷子摆手道,“你小子心里明明美的冒泡,跟咱这还装得老实巴交!”说着,上下看了朱允熥两眼,“你这股假模假式的劲,像谁呢?你不想娶?” “孙儿全凭皇爷爷安排!” “朝政你要署理,孩子也要多生!”老爷子回身坐下,正色道,“趁现在你正是好年纪,放开了给咱生!” ~~~ 张善确实已经到了,已在杭州会馆住了几天。 没有旨意召他进宫,便在京中会会同年,走访下六部阁臣,说些地方上的事。虽然看似无公务,可却也早出晚归,比在江南还要忙碌几分。 张善之女蓉儿,则有时会带着丫鬟,在京师之中走走,观赏一下京师风情。按理说官宦人家的女儿,没有随意逛大街的道理。但张善知道,一旦女儿进宫之后,再想出来就是千难万难,所以也宽容几分。 而且,这位是未来的皇太孙侧妃,锦衣卫也在暗中保护。 京师繁华的长安街上,到处披红挂彩,人流如织车马喧哗。 人群中,一身素衣棉袍的张蓉儿,带着一个留着两辫穿着青色小袄的机灵丫鬟,正走马观花的看着。 张蓉身材窈窕,江南女子自有一番风韵。身边的丫头面容白皙,眼神古灵精怪,走到哪都叫人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小姐,您看那边!” 丫鬟叫小顺子,十四五岁正是最调皮的年纪,又是第一次来京城,看什么都新鲜。 指着前头,一处卖糖人的摊子笑道,“那么大的糖人,咱们杭州可没有呢!” 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