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锦衣状元> 第二百五十七章 年都过不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七章 年都过不好(1 /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初一。 这是朱浩来到大明过的第二个新年,去年过年时还在“游学”路上,一路颠簸,完全没有什么过节的气氛,今年终于安定下来,可以留在家中好好享受,体会这个时代新春佳节的民风民俗,甚至开始为来年参加科举做准备。 “快把新符换上……” 朱娘指挥着朱浩和朱婷一起贴门联。 这种事,朱浩作为兄长,也是院子里唯一的男丁,自然首当其冲。 妹妹朱婷也成长为一个七岁的姑娘,小脸逐渐长开,说话做事比之前更有分寸。 朱浩的计划是在公孙夫人坐完月子,把女学开起来,便让朱婷过去读书,学一些东西傍身。 若他这个兄长科举之途不顺利,再或是朱厚照没有按照历史那般早早挂掉,或是继承皇位的不是朱厚熜…… 朱婷成长起来,帮助母亲打理生意也不错。 这个年代,除了母亲,有谁比妹妹更令自己信任呢? “夫人,要帮忙吗?” 于三带着几个人过来拜年。 见到一家妇孺正在忙碌,想搭把手又怕不合适,只能隔着一段距离发出请求。 朱浩笑着道:“小三哥,你这是不信任我啊,就算我现在个子不高,但只要踩个凳子就行了。你来贴春联的话,不会把我家的福气给沾走吧?” “不会不会,您是东家,这福气太大,我们可消受不起!” 于三当然知道朱浩是在开玩笑,也不由笑着奉承。 正说话间,仲叔也带着狗子等人抵达。 于三现在没有掺和进塌房生意,仍旧负责戏园子、实验室那一摊子事情,仲叔和狗子则只是帮忙做一些看家护院的琐碎事情,邸店及配套生意基本是马掌柜一肩挑。 这是朱浩对马掌柜表现信任的一种方式,不会安插“自己人”跑去碍事。 你老马要是真有本事,那就自成一系,看看你如何在苏熙贵和兴王府间周旋…… 马掌柜平时话多了些,人也欠了点,但能力绝对一流。这可是苏熙贵的高标准要求下一步步锻炼出来的,好像在苏熙贵手下做事,谁都可以跟他顶撞两句,只要事情办得好,有功无过。 这大概也是苏熙贵做生意那么成功的重要原因……从来不会因为手下提意见而施加惩罚。 在朱浩看来,马掌柜这人就是自我意识太过浓郁,东家吩咐一件事下去,总要方方面面进行论证,指出许多问题,把疑惑解除了才一丝不苟执行。 好歹马掌柜还算懂得礼数尊卑,毕竟他的卖身契还拽在朱浩手里呢。 …… …… 朱娘早就准备好红包,里面封的不是铜钱,而是碎银子。 年前已经发了一波福利,年后继续散钱,一早前来拜年的都算是跟着朱娘干了几年的“老员工”,这也算是母子俩对大家不辞辛苦追随的一种犒赏。 这边正热闹,外面传来声音:“让开!” 这是一个刺耳的老妇人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朱嘉氏登门。 大过年的,本来家里其乐融融,结果老太太再次莅临,朱浩看到朱娘和李姨娘脸色急速变化,便知道她们心中充满无奈…… 本想过个好年,却总有人跳出来捣乱,看来今天心气没法顺溜了。 “娘,您怎么来了?小浩,快给祖母问安。”朱娘迎了出去。 她倒没什么可担心的,府上不但有丫鬟,还有看家护院。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加上前来拜年的仲叔等人,拖出去跟朱家人来个群殴都不会吃亏。 朱嘉氏大概也知现在这个儿媳不好惹,此行也不是来动手的,身边除了刘管家外只有一名车夫和两个扈从,朱万简和婆子一个没带。 “不用了。” 朱嘉氏昂首阔步进了门。 前边的铺子里空荡荡的,货架早撤了,朱嘉氏四下环顾一圈,掀开门帘,一马当先往内院去了。 …… …… 堂屋。 香案上供奉的仍旧是朱浩父亲朱万功的灵牌,过年时香火尤其鼎盛,甚至把画像给供起来了。 朱娘对朱家没什么感情,但对亡夫却一往情深。 朱娘本以为老太太见到儿子的画像和灵牌后,语气能和善些,谁知老太太一点面子都不给,抬头瞥了一眼画像,便大咧咧一屁股坐到灵位前的椅子上。 刘管家跟着进来,站到一侧。 “娘,您老亲临,不知有何事?” 朱娘带着儿子进来,李姨娘和朱婷只能站在门前听候使唤。 于三等人则守在月门外,里边要是一言不合动起手来…… 就好像谁不敢一样! 朱嘉氏语气冰冷:“连过年带孩子回府拜年的礼数都没有?都说开年后这孩子要参加童生考,但在老身看来,连基本的孝义礼法都不懂,去了也是白去!” 朱娘嘴唇紧绷着不说话。 她很怕朱嘉氏又来说不让朱浩参加科举之事,已准备好迎接狂风骤雨……现在的她心思坚定,朱家越不让做的事,她越会坚持。 朱家反对的,对他们母子而言那绝对是好事。 久经磨练,若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朱娘觉得自己这几年的苦白吃了。 “此番为娘到城里来,先把族里各处店铺一一看过,顺带参观了下琉璃工坊……” 朱嘉氏说到这儿,朱娘紧张起来。 难道老太太是来说银镜和眼镜生意之事? 朱家知道了什么? 照理说这几样东西不在本地销售,合作对象又是苏熙贵,其与朱家间素有仇怨,应该不会出卖吧? 朱嘉氏道:“实在难得,朱家接手琉璃工坊后,这半年多时间,总算有点成效,但也只是赚了一二百两银子罢了……” 老太太说到这儿,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好像是因为二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