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锦衣状元> 第四百二十七章 王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七章 王法(1 / 2)

朱浩用周家跟张家的械斗,给朱四上了一堂生动的外戚课。 总的来说,就是不能因为外戚是皇帝的亲戚,便放任自流,外戚犯法同样要用严厉的手段制裁,以法度来稳定大明的江山社稷……这其实就是当初朱祐杬对朱四寄予的厚望。 最早隋公言在王府当教习,崇尚的就是法家,而后朱祐杬又让唐寅对朱四讲过专门的法制课。 这使得朱四很小就知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道理,朱浩说的话他完全赞同。 “那朱浩,如果以后我真有机会当上皇帝,是不是说……我就要如此来限制外戚?”朱四问了一句。 朱浩笑了笑。 讲了半天,你总算悟了,我为什么给你讲这些,就因为这是你以后将要面对的课题。 “无论谁当皇帝,都一样。”朱浩强调。 朱四笑嘻嘻道:“那如果是你……算了,不说你,就说如果是唐先生以后犯了过错,也要惩罚吗?这样会不会太苛刻了一些?” 朱浩严肃道:“宽容的法度会带来秩序的崩坏,无论是谁,哪怕是提出这一切的我,犯罪就要惩罚,若是总想着因为以前有功劳,想要功过相抵,或是因其亲近而不加以惩戒,那就会出现皇帝身边一群佞臣,为非作歹却无人追责的状况。 “我进王府时,袁长史曾出过这方面的考题,当时我给出的意见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莫说是我们,就连你自己,也不能滥杀无辜,你想想现在的皇帝,到了江南后派人到民户劫掠女子和钱财,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这到底是大明的天下,是他自己治下的百姓,而他却枉顾王法,引来万民唾弃,这样的大明难道能长治久安?” 朱浩的言辞很激烈。 朱四却听出一些味道,反而很爱听。 他最喜欢听朱浩抨击当今皇帝的言论,这说明朱浩没有给当今皇帝当忠臣的想法,让朱四觉得朱浩跟他一条心。 “我明白了,无论是谁,包括我自己,犯了罪都要受过。”朱四道。 朱浩这才点头:“你明白就好,但明白道理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需要莫大的毅力和勇气。君子近于亲而远于义,不想做不义的君子,就一定要恪守规矩,不能开先河,一旦打开个缺口,再想合上就难上加难。这一点你要切记。” 朱四小脑袋瓜点个不停。 具体能否深刻领会另当别说,但至少字面意思他听懂了,而且并不觉得朱浩的意见有何冒犯。 …… …… 周家跟张家之间的殴斗,在京师引发轩然大波。 但如朱浩所料,这种事皇帝不管,太后不问,最后的结果就是大事化小。 这天朱浩去找唐寅时,蒋轮正好跟唐寅提及此事,说了一些民间鲜有传闻的内情。 “……顺天府的人报上去,双方死了六七人,伤了几十人,乃是为了京师某地段商铺的归属……庆云侯从外面低价盘了几个商铺,寿宁侯眼气也去商谈……一个东家被两边刁难,亏了本钱不说,还被人拉出去打……这京师的营生不好做啊。” 唐寅听了直皱眉。 做生意本是明码实价,你情我愿,但因为京师有这么一群权贵存在,规矩也就成为了摆设。 你的铺子地脚好,生意佳,我看到就要抢过来,也不是白要你的,本来价值一千两,我给你开二百两……你不卖给我就把你弄进官府大牢折磨,先是周家抢,张家听说周家占了大便宜,便想来个后来者居上…… 最后铺子的主人被折磨得不轻,亏掉铺子不说,差点儿连性命都丢了,而张家和周家为了谁能最终抢到铺子,还干了一架,闹出人命案来。 蒋轮道:“这群人真不把大明法度当回事,就这样锦衣卫还不让民间的人议论,一旦听闻就抓入大牢,但背地里谁不戳这两家人的脊梁骨?大明要完喽!” 朱浩侧目看过去。 真是事不到自己头上,就可以说风凉话是吧? 好像你蒋轮历史上是什么正人君子一般,那是因为当下你还没有获得周家和张家的权力,才会这么说,等你拥有了,估计你比他们也差不了多少。 朱浩板着脸道:“他们可以无所忌惮,是因为没人惩治,如此他们才会变本加厉,但若从一开始就受到严厉惩戒,看谁敢再犯?这便是缺乏监督导致的结果。” 唐寅问道:“朱浩,你怎突然提到法度问题?” 蒋轮笑嘻嘻道:“他们都是皇亲国戚,今上不管,谁敢管?” 朱浩摇头叹息:“如果权力的获取乃自上而下,自会出现这种状况,但若是权力自下而上,那即便是身居高位的,做事也要有所收敛,不敢明目张胆乱来。”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朱浩,你在说什么?” 唐寅继续皱眉。 朱浩耸耸肩:“假设民间舆论会让庆云侯和寿宁侯失去爵位,你猜他们是否敢这般乱来?没人在意百姓的意见,结果就是变本加厉,要是让百姓获得这种权力,就要……算了,时代不同,说了白搭。” 唐寅苦笑:“你总算知道说了白说,还费那么多心干嘛?都不知你脑子里整天想什么。” 蒋轮笑呵呵道:“不提这糟心事了,最近我们少出去,锦衣卫到处抓人,不单是为张家和周家殴斗之事,听说还要捉拿跟宁王交通的乱党。听闻京师和地方的官员人人自危,很多人在京师活动,唐先生曾在宁王府谋事,可别被他们误会了。” 宁王谋反被抓,皇帝现在正“南征”,江彬想借机打压那些不听话的官员,还想捞钱,自然想在这方面大做文章。 以往宁王送到京师的礼不少,朝中收过宁王礼物的官员比比皆是,江彬自己收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